2022年12月12日 來源:南方網
位于香港西貢區的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藍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跨灣連接路)于12月11日通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12月10日早上率先為項目主持了通車儀式。通車后,繁忙時段往來日出康城和觀塘市中心的行車時間預計最多可節省20分鐘,緩解了困擾將軍澳40萬居民的塞車問題。據悉,該項目系粵港協作采用“預制+安裝”方式建設大型橋梁的經典案例。
通車日起豁免使用將軍澳隧道收費
將藍隧道是連接將軍澳和市區一條新的主干道路,全長約3.8公里,其中約2.2公里為隧道,東面接駁跨灣連接路和寶順路,西面連接東區海底隧道、觀塘茶果嶺道和興建中的T2主干路。
李家超10日在社交平臺發文指,香港新增一條便利市民出行的隧道,進一步完善交通網絡,他感到十分高興;行車時間縮減,可以使市民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此外,將藍隧道及跨灣連接路通車日12月11日起,豁免使用將軍澳隧道的收費,市民可以一同分享喜悅。
據香港運輸及物流局介紹,將藍隧道及跨灣連接路開通后,將可提供新的道路往來將軍澳和觀塘以及東區海底隧道,于早上繁忙時段往來日出康城和觀塘市中心的行車時間最多可縮減約20分鐘。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全長約1.8公里,其中約1公里為海上高架橋,連接將藍隧道與日出康城旁的環保大道??鐬尺B接路是香港首條同時具備行車道、單車徑及行人路的海上高架橋。除了可分流環保大道的車輛,海上高架橋將與將軍澳海濱單車徑連接,組成全長5公里的沿海環回單車徑,橋上設有觀景臺,可供市民欣賞將軍澳灣及東邊水道的美景。
10日,李家超登上跨灣連接路中名為“活力無限”的大橋,指出橋上主跨兩個向外傾斜的橋拱設計,呈現出代表無限的數學符號“∞”,亦象征香港首條同時具備行車道、單車徑及行人路的海上高架橋躍動于將軍澳灣,帶來無限活力。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及特區政府官員出席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通車儀式
粵港協作創多個“首次”護海灣環境
經過近20年的發展,將軍澳作為香港第三代新市鎮已經有超40萬居民。然而將軍澳與九龍區的陸上通道僅有一條往來雙排車道。一到上下班高峰時段,該地區交通幾乎癱瘓。
為此,香港特區政府決定為進出將軍澳修建另一條通道——將軍澳跨灣連接路。該項目于2018年7月開工建設,環保是建筑過程中最大的難題。若用傳統的工藝直接海上動工,將對生態造成極大影響。所以,該項目除了基礎橋墩和樁基一定要現場澆筑,其他部分都用“預制+安裝”的方式,如同在海上“搭積木”。
其中,位于廣東省江門市的中交四航局二公司新會預制廠負責了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其中18榀預應力箱梁的預制及出運。這些箱梁單體長度最大75米,寬度最大24米,重量最大3300噸,創造了中國同類結構重量的最大記錄。
中交四航局二公司預制項目經理部常務副經理兼副書記石良茂向記者介紹,由于箱梁重量和體積極大,如何保證其順利平穩地出運上駁成為了當時一個技術難點。經過仔細研究并反復試驗后,技術施工團隊想到了采用新工藝SPMT(Self-Propelled Modular Transporter,自行式模塊運輸車)進行移運的方法,這是中國首次運用SPMT移運大型混凝土構件。同時,他們還創新性地以應變片和動力水準儀實時監控及調整箱體姿態,確保箱梁始終處于可控受力狀態。
中交四航局二公司新會預制廠在進行箱梁的出運上駁
此外,這座橋的安裝是世界上目前最大規模的采用“浮托法”安裝的項目?!案⊥蟹ā本褪前岩惭b的箱梁放置在半潛拖船上并移至預定地點,在平潮期內讓半潛拖船壓水,降低橋的高度直至其放置在橋墩上。據了解,在去年進行的一側邊跨安裝中,建設者們用4個小時一次安裝成功。經測量誤差不到10毫米,刷新了該項目的最小誤差紀錄。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