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id="q3uk6"><source id="q3uk6"></source></strong>
  • <button id="q3uk6"><acronym id="q3uk6"><input id="q3uk6"></input></acronym></button> <dd id="q3uk6"><noscript id="q3uk6"></noscript></dd>
    <em id="q3uk6"></em>
    <tbody id="q3uk6"><center id="q3uk6"></center></tbody>
    <span id="q3uk6"></span>
  • <dd id="q3uk6"></dd>
    
    
    1. <rp id="q3uk6"><object id="q3uk6"><blockquote id="q3uk6"></blockquote></object></rp>

    2.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城市 > 深圳分站 > 大圖新聞

      深圳2022:向新向好向未來

      2022年12月28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擊鼓催征勇爭先,奮楫揚帆啟新程。在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奮力沖刺全年目標任務之際,深圳市委七屆六次全會如期召開。

        回望2022,深圳市委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省委工作部署,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更大氣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謀要事、抓大事、克難事,戰疫情、保增長、惠民生,團結帶領全市干部群眾在新征程中破浪前行、再開新局,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深圳智慧、深圳力量。

        在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深圳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大道上闊步前行,走得自信自強、充滿韌勁,走得蹄疾步穩、踏石留印,多項重點工作實現重大突破,各項事業發展取得豐碩成果。

        本次會議提出,深圳要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

        伴著獵獵海風與波濤轟鳴,更多“春天的故事”正奔騰而來。

        

        回望2022年,多輪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以及各種超預期因素的疊加和交織,給深圳經濟帶來影響。

        面對壓力,深圳承壓而上,以韌克堅,以有為的政府之手喚起有效的市場生機。

        自3月起,深圳市委、市政府落實中央、廣東省一攬子助企紓困、穩經濟增長的政策,并結合深圳實際情況,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統籌”,有重點、有節奏地出臺實施助企紓困、工業增速提質、聯動生產端促消費、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推動經濟穩定增長5個“30條”政策。

        工業是深圳經濟發展的“壓艙石”。5個“30條”中的多項政策舉措,推動穩住制造業“基本盤”。

        如紓困解難“30條”提出,鼓勵工業企業擴大排產生產,全力支持企業擴大投資;工業經濟“30條”提出,加快重大工業項目規劃建設,加大高端先進制造業重大項目獎補力度,保障企業電力供應。

        對于很多企業家來說,深圳出臺的一系列惠企紓困“30條”可謂多層次、全方位“輸血”,企業能在稅費、房租、融資、生產等方面直接受惠,可以說是一場“貴如油”的“及時雨”。

        在12月8日舉行的“穩增長促消費”政策措施新聞發布會上,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浚表示,截至目前,這些政策為企業減負超過1500億元,惠及市場主體750萬家次。

        深圳市統計局公布最新統計數據,2022年前三季度深圳地區生產總值為22925.09億元,同比增長3.3%,高于全省的2.3%。在一系列積極因素積累的作用下,深圳經濟保持韌性,持續恢復向好,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

        值得一提的是,3.3%的增速在一線城市中居于首位,并以1133.91億元的名義增量成為目前唯一名義增量破1000億元的城市。

        

        作為“全國工業第一城”的深圳,堅持工業立市、制造業強市,穩住基本盤,經濟保持韌性、持續向好、后勁十足,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10月29日,華潤微電子深圳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建設項目開工,建成后將形成年產48萬片12英寸功率芯片的生產能力,產品應用于汽車電子、新能源、工業控制等領域。

        150多公里外,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一期廠區內,13條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線有序運轉,一批新廠房拔地而起。1—11月,比亞迪銷量達164.18萬輛,同比增長218.74%。深圳制造產銷兩旺,凸顯城市工業的強勁實力。

        高質量發展,制造業當家。作為“全國工業第一城”的深圳,始終堅持制造業為立市之本,推動工業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為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形成系統化促進深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體系,今年6月6日,深圳出臺《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布局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領域和8個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下稱“20+8”產業集群),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

        深圳布局“20+8”產業集群,從產業規劃、產業空間、產業政策等方面,形成系統化促進深圳產業發展的體系。到2025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目標超1.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

        “‘20+8’政策布局幾乎涵蓋了世界上最有潛力的新興產業,將有力支撐深圳可持續發展,助力、引領我國制造業發展?!毕愀壑形拇髮W(深圳)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說。

        在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創新實踐下,深圳工業經濟結構日趨優化,高質量發展特征顯著,細分領域展現出更高的成長性。統計顯示,1—10月深圳主要高技術產品產量持續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智能手機、民用無人機產量分別增長212.7%、124.4%、35.4%、31.4%。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劉國宏認為,深圳制造業持續回暖,特別是高技術產品持續快速增長,展現出“深圳制造”向“深圳創造”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和良好勢頭,表明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韌性足、潛力大、新動能強、路徑明確。

        

        11月28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深圳醫院三期項目開工活動舉行。三期項目主要建設1棟醫療綜合樓,計劃于2027年6月完工,屆時醫院總床位數將達1600張,將有效助力深圳全市醫療衛生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同一天,深圳地鐵6號線支線和12號線同步開通初期運營。至此,深圳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模達到16條(含有軌電車),運營總里程530公里。這意味著深圳成為廣東省第二個地鐵里程突破500公里的城市。

        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近年來,不甘只做“單項冠軍”的深圳,加快推動民生“七優”,朝著建設民生幸福標桿目標開足馬力,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加大改革和投入力度,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強、安全感更有保障。

        在2022年上半年的“民生賬單”中,全市教育、醫療等九大類民生領域支出1776億元,占了整體財政支出的比重近七成。

        今年起,深圳社康中心的面積將擴容,并新增社區醫院;醫院門診服務向社康機構下沉,“十四五”期間,深圳市將在社康機構建成2000個以上??漆t生工作室,提升社區健康服務能力,為市民提供更高質量衛生健康服務。

        數據顯示,目前深圳共有各級各類學校和幼兒園2766所,在校生256.2萬人,教職工25.2萬人(其中專任教師16.6萬人),這三項數據相比10年前,分別增長49.03%、68.73%、91.76%。另一項數據顯示,10年來,深圳全市累計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5941.7億元,年均增長17.6%,近3年教育經費占全市一般公共預算經費比例達21%。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不僅滿足于學位數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提供更多優質學位,實現優質均衡發展。今年,深圳出臺《深圳市公辦中小學集團化辦學實施方案》,建成28個中小學教育集團,其中市屬優質學校到各區辦學覆蓋率100%,至2025年全市將組建80個基礎教育集團,覆蓋到全市每一所公辦中小學校。

       ?。ㄓ浾?崔璨)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